-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为减少移动源污染物排放,亳州市创新建立四项机制强化移动源监管,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4月16日,亳州市PM2.5平均浓度51.6微克/立方米、为皖北六是最优,同比改善10.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位。
一是强化环检机构规范检测监管。成立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专班,邀请专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操业务培训,提升机动车污染监管能力。建立“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联动”机制,提升环检机构智能化监管水平,邀请专家协同开展全市21家环检机构帮扶,指导日常规范检测工作,利用智慧监管智能预警1800余条异常检测信息。
二是强化货车尾气防治常态检查。印发《致重型柴油货车的一封信》,要求车主对“八个严禁”自查自纠。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协调联动,开展21次柴油货车“三不两改一黑”问题路检路查,督促指导27辆货车规范废气治污设施运行。建立涉嫌违规检测车辆跨省核查机制,跨省移交周口、商丘核查34辆。
三是强化重点企业清洁运输推广。成立新能源运输车辆应用工作专班,生态环境联合发改、交通运输部门分批次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和用车大户老旧车淘汰和新能源运输车更换应用,举办新能源运输车辆更换推介会,组织重点运输公司参会。完善重点企业门禁系统建设,推进重点企业、用车大户门禁系统联网,对进厂车辆纳入全天候非现场监管。
四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编码登记和动态监管非道路移动机械12880台。加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63台,督促2台超标机械及时维修。加大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奖补,逐一摸排使用现状,宣传奖补政策,强化日常监管,已完成102台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工作。
原标题:亳州市“四举措”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