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强化系统攻坚。
制定《六安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对全市17个主要河流、湖库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方案,谋划83项重点工程项目,以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确定淠河、淠东干渠、城东湖、城西湖4个重点保护区域;完成了13条市城区、2条县城、96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与岸线修复,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规范生态红线管控,明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空间布局。六大库区上游禁止新上涉水污染项目;实现乡镇政府驻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日处理生活污水15.78万吨;完成545行政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2.6%。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清洁、河畅水清、生态河湖”三步走战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突出问题整改。
开展水源地环境巡查,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网格化监管和问题排查整治三联动制度,对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制止、快速查处。组织全市水源地县级互查和自查,将省级“清零行动”问题、督查反馈、市级巡查抽查、县级互查和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纳入水源环境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要求、时限和标准,每月跟踪督促,直至整治完成。截至目前,2017年以来各项检查反馈的180个水源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
加强交通管控。
对运输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采取限禁行管控措施。穿越或与水体并行的路桥两侧建设防撞栏、墙面径流收集系统等事故应急防护工程设施,两端设置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并安装视频监控。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船只配置防止污染物散落、溢流、渗漏设备。市、县、乡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安装视频监控,出现可疑人为和水质异常行为,立即赶赴现场排查。
严格隔离防护。
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划范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在保护区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区域设置隔离防护和标志标牌。市级水源地淠河总干渠自两河口至罗管闸全部采用生态或物理隔离方式对一级保护区水域、陆域范围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人类活动对水源地水质影响。县、乡两级水源地也已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完成取水口周边隔离防护。全市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已根据保护区实际划定范围合理设置界标、道路警示标志和宣传牌,有效发挥保护水源的宣传作用。截至2025年,全市市、县、乡三级水源地设置标志标牌1148个,建设隔离防护232km。
原标题:六安市“四向发力”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