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等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整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等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整治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5月2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出席发布会,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有关领域工作进展等情况,并就宏观经济形势、稳外资、“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人工智能+”、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清理市场准入壁垒、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能否介绍一下有关工作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整治“内卷式”竞争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件事。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明确部署。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增强发展韧性。
 
  二是加强地方约束,加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今年1月,我们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针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等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整治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发挥质量、标准支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低效落后产能;科学论证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防止盲目新建;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竞争生态。重拳整治劣质低价等市场乱象,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侵权假冒、制假售假行为,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和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请问行动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工作考虑?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启动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的是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本次行动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清理不合理规定。对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设立,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规定进行全面排查清理。二是清理各种不合理做法。对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进行逐案核查整改。为推动清理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我们做了四方面工作安排。
 
  第一方面工作,明确重点整治情形。将实践中常见的准入壁垒问题概括成十五种情形并向社会公布。比如,准入事项国家层面已经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又比如,违规扩大审批范围、变更或增设审批条件;再比如,对外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等。
 
  第二方面工作,建立四级政府联动工作机制和新闻媒体监督机制。本次行动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推进;邀请新华社全程参与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建立线索共享、案例同查、典型共报、经验同推工作机制。
 
  第三方面工作,全面畅通问题线索反映渠道。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建立市场准入壁垒问题线索征集专栏,相关网址、举报邮箱以及各省级发展改革委的联系方式均已向社会公开,任何企业和个人均可直接反映有关情况。
 
  第四方面工作,压实地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按照“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有关方面开展文件规定清理工作。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条件、违规扩大准入范围等情况,一律予以纠正;对既无上位法依据、又未履行法定程序设立的市场准入规定,一律予以废止。根据问题线索,推动有关方面限时核实整改,向社会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的警示效应。
 
  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对本次行动广泛宣传报道,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享线索,真正做到“改革有效,市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