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一把手为何纷纷“直奔现场”?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一把手为何纷纷“直奔现场”?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1 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收到群众举报23311件
 
  开始于5月26日的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近日已完成进驻阶段的工作。
 
  5月26日至28日,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共派出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截至7月1日,这8个督察组已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
 
  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坚持动真碰硬,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问题,坚决反对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和问责泛化、简单化以及以问责代替整改。同时,有关省(区)和中央企业也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将督察作为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主要领导通过督察动员、现场督办、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大力推动整改落实。
 
  截至2025年6月28日,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举报23311件,受理有效举报17880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累计向被督察对象转办14066件。这14066件举报中,被督察对象已经办结或阶段办结9213件。
 
  未来,对于已经转办、待查处整改的群众举报问题,各督察组将安排人员继续督办,确保群众举报问题能够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公开到位。
 
  2 省委书记直奔现场,督导整改工作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阶段的工作结束了,但地方的整改工作才刚刚开始。
 
  在陕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省委书记直奔现场,督导整改工作。6月10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到宝鸡市现场,督导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整改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拿出坚决态度,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
 
  在宁夏,自治区主席带领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初步整改方案。6月27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我区吴忠市生活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问题的典型案例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立即带领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吴忠市,督导相关问题整改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扛牢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有效整治问题,切实守好生态环保底线。
 
  在山西,省长主持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强调要不折不扣抓整改,综合施策促治理。6月29日,山西省省长卢东亮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整改工作推进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要求,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和媒体反映问题整改工作,综合施策开展系统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陕西、宁夏、山西的这些例子,其实也只是冰山一角。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各省、各市、各地方都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现场督办、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大力推动整改落实。
 
  3 新规实施后第一次督察,加强督察结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地方对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何如此重视?与一部新法律有关。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发布实施后的第一次督察。5月12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下称《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之所以制定这一《条例》,是为了全面总结督察1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对督察定位、督察组织、督察整改、成果运用等内容进行全面规范,夯实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制度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自从2015年底我国首次启动河北省督察试点以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开展了三轮,先后公开曝光了323个典型案例,共梳理移交744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推动督察工作不断深入,要求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条例》,将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新部署和对督察工作新要求转化为新的制度成果,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条例》相比以前,有什么新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深化了督察成果的运用”。例如,《条例》要求,要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检察机关作用,推动严肃、精准、有效追责问责。同时,还要加强督察结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有关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压实主体责任,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作为。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党政领导干部。抓住这个“关键少数”,才能牵住绿色转型的“牛鼻子”。督察对象聚焦领导干部,而非具体某个行业某家企业,传递出明确的信号——生态环境保护是政治责任,履职要尽责,失职要问责。正是因为这些新规定,才让我们看到了上面的那些情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省委书记直奔现场,督导整改工作。自治区主席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初步整改方案等。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共同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原标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一把手为何纷纷“直奔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