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攻坚 | 从“人工巡查”到“天空地智治” 大连市构建畜禽养殖监管新模式

  • 治污攻坚 | 从“人工巡查”到“天空地智治” 大连市构建畜禽养殖监管新模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日,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传来阶段性捷报:重点养殖企业检查完成率90%,整改环境问题110个,无干扰执法率接近70%。这组数据标志着大连市以“高位部署+精准执法+科技赋能+协同共治”为核心的畜禽养殖污染立体治理体系初见成效,为削减入海河流总氮负荷,改善入海河流水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限期整改+公开曝光 严格执法斩断污染
 
  这场治理攻坚,从一开始就亮出“硬态度”。聚焦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运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评等关键环节,阶段性排查出159个环境问题,110个问题实现“立行立改”,49个问题执法部门明确整改时限,形成了“发现即改、改必彻底”的闭环机制。对2起典型案例公开曝光,明确环境监管红线,以“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规范行业守法经营。
 
  顶层设计+末梢落地 多维破题织密防线
 
  这场攻坚战能快速见效,源于一套“全链条、多维度”的治理体系。高位部署,压实闭环责任。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第一时间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调度污染分布、粪污处置中心运行等关键事项,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倒排工期攻坚破局,确保整改任务“零延迟”落地。精准摸排,锁定关键任务。采取“市队支援、分局主战”模式,统筹市区执法力量向涉农分局倾斜,形成攻坚合力;联合农业农村局、乡镇(街道)提前完成养殖企业摸排,建立动态污染源台账,落实包保责任。各具特色,基层创新亮点纷呈。金普新区、普兰店区调动第三方巡河队伍、环保员延伸监管触角;瓦房店市建立“执法—农业—乡镇”联动机制;庄河推行“镇村组三级巡查”,形成“一地一特色、全域共推进”的治理格局。宣传引导,压实养殖主体责任。发布《致全市养殖场(户)一封信》,以通俗语言解读法规政策,引导主动履责;组织100余家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召开畜禽养殖专项普法培训;推行“环境体检+精准指导”模式,为企业开具“问题药方”;发布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推动养殖主体从“要我治”向“我要治”转变。
 
  科技赋能+靶向查处 无事不扰尽显温度
 
  本次执法将卫星遥感技术嵌入执法全流程,一改以往凡事入企为主的“人工巡查”。针对大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采取遥感影像及无人机巡飞、资料审核等无干扰方式进行前期排查。对发现的涉嫌违法问题,再实施“派单”入企精准监管。特别对入海河流沿岸,联合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遥感团队对河流3公里范围开展高精度扫描,通过光谱分析锁定粪污违规堆放等隐蔽问题40余处。执法队无人机飞行小组对问题区域进行“空中巡查”,形成“遥感线索—无人机核查—现场处置”的“天空地”联动机制,线索准确率高达90%,使监管从“人防”向“智防”跃升,对企业“少打扰、多支持”。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既是关乎生态平衡的“必答题”,更是牵动民生福祉的“民心题”。大连市将持续发力巩固治理成效,聚焦入海河流水质改善,助力守护大连“河清水绿”,共护生态福祉。
 
  供稿:宫籽名(市执法队)
 
  编辑:吕佳芮
 
  原标题:治污攻坚 | 从“人工巡查”到“天空地智治” 我市构建畜禽养殖监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