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在杭州临平崇贤街道的镜子山脚下,一座 “会呼吸” 的资源循环工厂正重新定义垃圾的价值。镜子山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这座 “城市代谢枢纽”,每天 “消化” 400 吨厨余废弃物、400 吨餐厨垃圾和 1500 吨生活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沼气发电等全链条工艺,将城市 “废料” 转化为清洁电能与再生资源。
项目概况
【全链条处理体系】
项目涵盖餐厨及厨余综合处理、压缩转运、厌氧发酵、沼气发电等核心设施,构建 “垃圾进厂 - 资源产出 - 能源反哺” 的闭环系统:
预处理 “魔法”:采用 “大物质分拣 + 浆料加热 + 固液分离” 工艺,2 条 200 吨 / 天的提油生产线,从餐饮垃圾中提取毛油,固渣部分用于黑水虻养殖实验,剩余残渣送往焚烧厂,实现 “吃干榨净”。
厌氧发酵 “能量站”:提油后的有机浆液进入厌氧罐,发酵产生沼气,年发电量达 2851 万 kWh,相当于为城市减少 2.1 万吨标准煤消耗。
余热利用 “节能术”:发电机烟气热量转化为蒸汽,输送至锅炉房分汽缸,降低锅炉负荷,年节约能源消耗约 300 吨标准煤。
环保 “双保险”:生物脱硫工艺去除沼气中 90% 的硫化氢,药剂用量较传统工艺减少 90%;56 万立方米 / 小时的除臭系统,通过化学洗涤、植物液喷雾和活性炭吸附,让厂区周边 “零异味”。
【智慧化运营支撑】
压缩转运车间配备自动控制压缩机与重型拉臂车甩挂系统,采用水平直压式工艺,单箱垃圾压缩效率提升40%,降低清运车辆运行成本 30% 以上,形成 “智能化分选 - 规模化处理 - 精细化利用” 的现代垃圾处理范式。
减排效益
环境效益:污染物削减的 “量化奇迹”
碳减排 “主力军”:年发电量 2851 万 kWh,折合减碳 2.1 万吨;沼气替代化石能源,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8 万吨,综合减碳量近 4 万吨,相当于种植 22 万棵树。
污染物 “清零术”:烟气脱硝后 NOx 含量<150mg/Nm³,达标排放;生物脱硫工艺年减少硫化物排放 120 吨;56 万立方米 / 小时除臭系统,使周边臭气浓度下降 95%,彻底告别 “垃圾厂异味”。
资源 “再生力”:年处理厨余 / 餐厨垃圾 29.2 万吨,回收毛油 1.46 万吨;处理生活垃圾 54.75 万吨,压缩转运效率提升后减少垃圾外运碳排放约 8000 吨。
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的 “绿色账本”
能源 “创收益”:沼气发电自用电节省电费 400 万元 / 年,余电并网收益 500 万元 / 年,20 年运营期内总收益超 1.8 亿元。
运营 “降成本”:水平直压式压缩工艺降低清运成本 200 万元 / 年;余热利用系统年节约能源费用约 50 万元;生物脱硫节省药剂成本 80 万元 / 年,综合年降本超 530 万元。
资源 “变产值”:毛油回收年创产值约 2920 万元(按 2000 元 / 吨计算),黑水虻养殖实验若规模化推广,预计年增收益超 300 万元。
社会效益:城市治理的 “生态课堂”
环境 “提质器”:项目投运后,周边居民投诉量下降 90%,临平西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 40%,为 120 万居民解决 “垃圾围城” 困扰,助力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分提升 15%。
科普 “新地标”:规划建设 “资源循环科普馆”,通过可视化工艺展示与互动体验,年接待学生及公众超 2 万人次,成为杭州市 “无废城市” 建设的实践教育基地。
就业 “新引擎”:项目创造直接就业岗位 80 个,带动周边物流、环保技术等配套产业就业约 300 人,形成 “环保产业 + 民生改善” 的协同效应。
资料/综合规划处、临平分局
原标题:临平 “城市矿山” 的变废为宝术:镜子山资源循环中心的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