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园企业,被生态环境部盯上了!

  • 小产业园企业,被生态环境部盯上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生态环境执法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确定了。
 
  7月28日至30日,2025年第二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本期研修班上,明确了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即:机动车排放监管执法、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实施焚烧管控、小产业园企业达标排放监管等。
 
  可以预见,下半年,小产业园企业将成为生态环境部的监管重点。
 
  1 对于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
 
  生态环境执法,有“加法”也有“减法”。
 
  其中,“减法”主要是针对正面清单企业的。这么做有一个背景,就是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着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过高、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为了贯彻这一要求,生态环境部刚刚在7月9日印发了一份文件,叫做《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环办执法〔2025〕20号,下称《通知》)。这份《通知》明确规定,要强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合理配置执法资源。
 
  如何差异化监管?首先是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库,对检查对象科学分级。然后再根据分级结果,设定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其中,对于纳入正面清单且具备非现场监管条件的企业,如无相关违法线索,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也就是说,对于信用良好、正面清单内的企业,未来将做“减法”,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这对那些环保守法企业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2 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小产业园企业达标排放监管
 
  正面清单企业做了“减法”,又有哪些企业会做“加法”呢?主要是小产业园企业。
 
  最近几年,生态环境部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两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2023年是在昆明和湖州,2024年是在苏州和青岛,今年的第一期则是在重庆。到了7月28日,2025年第二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也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这次研修班的主题,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和上面提到过的生态环境部7月9日印发的《通知》一样。
 
  研修班全面总结了上半年工作成效,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又提出了几项提高执法质效措施。这几项措施分别是: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入企检查清单、强化通过科技手段发现问题线索、持续加强执法人员技能培训等。更重要的是,研修班明确了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分别为:机动车排放监管执法、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实施焚烧管控、小产业园企业达标排放监管等。
 
  也就是说,下半年生态环境执法的重点任务,就是机动车排放监管执法、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实施焚烧管控、小产业园企业达标排放监管这3大项。其中,“机动车排放监管执法”和“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实施焚烧管控”之前就是重点,而“小产业园企业达标排放监管”则是第一次提及。
 
  由此可见,在正面清单企业进行“减法”之后,小产业园企业将进行“加法”,成为生态环境执法的重点。
 
  3 将更多的执法资源,投入到环境风险大的监管对象上
 
  对于小企业要加强监管,这在之前生态环境部也透露过。今年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如何“不让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吃亏,也不让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受益”?
 
  对此,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的回答是,未来要对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加强执法监管,对存在偷排、漏排、弄虚作假等主观恶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依规严厉处罚,提高违法的成本。
 
  到了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又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再次解释了生态环境执法的“加减法”。他表示,对信用良好、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反过来,对那些失信企业、正面清单外的企业,则要重点监管。“让守信者‘减负担’,让失信者‘增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将执法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环境风险大的监管对象上。”裴晓菲说。
 
  而按照2025年第二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的说法,生态环境执法要努力做到“三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无懈可击。
 
  细细品味这3个词,“无事不扰”针对的应该是正面清单企业,“无处不在”可能是指非现场监管执法,而“无懈可击”则是指不能存在纰漏。
 
  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两不”:减负不减压、松绑不松效。
 
  原标题:小产业园企业,被生态环境部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