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拓展监测领域 贡献监测力量!

  • 辽宁省拓展监测领域 贡献监测力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不断拓展监测新领域,以科学客观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紧盯技术前沿,紧扣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勇于突破传统监测领域,积极向新兴监测领域进军,为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美丽辽宁、美丽大连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
 
  一、拓展海洋监测边界,填补北方“海洋蓝碳”空白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固碳效率,其中海草床固碳效能突出,是“海洋蓝碳”的关键构成。1万亩海草床能够抵消20多万辆汽车一年的尾气碳排放量,固碳量是森林的2倍以上。目前国内尤其是北方的海洋碳汇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辽宁省将碳试点监测纳入监测重点工作。大连中心积极行动,自2023年起探索开展北方海草床碳汇监测,选取大连典型海草床进行试点,联合大连海洋大学在长海县开展了碳汇摸底调查与监测评估,初步摸清了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草床的固碳量、储碳量。2024年,大连中心又选取大连市、葫芦岛市两处典型海草床开展“海洋蓝碳”监测工作,填补了辽宁省海草床碳汇监测空白,为推动辽宁省交易体系构建、助力实现辽宁省“双碳”目标提供了独特的技术储备。
 
  二、丰富水生态监测维度,推进监测指标“全覆盖”
 
  一是以水生态评价与考核为导向,针对大连市主要河流和水库开展水生态点位优化探索研究,将碧流河、英那河、复州河等重点河流的多个断面纳入水生态监测例行工作,在主要水库增设监测点位并开展现场监测。二是成功开展鱼类现场监测,填补水生态监测中鱼类监测方面的空白,为综合评价河流生态状况提供了关键依据。三是开展水生植物试点监测,借助无人机、水下相机等设备记录植物形态特征并确定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水生态监测数据类型。四是与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大连地区浮游藻类和底栖生物AI识别技术,开展大连地区浮游藻类、底栖生物、外来入侵植物图像数据库采集工作,梳理浮游植物和水质数据,分析水库藻类变化关键因子,探索模型构建。
 
  三、数智赋能生物多样性监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是构建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鸟类观测网络。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大连中心于2021年首次开展滨海湿地生态状况监测,2022年首次开展双台河口滨海湿地鸟类监测,使用搭载高光谱遥感设备的无人机协助开展滨海湿地的定量遥感、精细分类和目标探测,从央地联合,到成为全省首家具备鸟类独立观测能力的分支机构,5年来,大连中心获取了大量丰富的鸟类监测数据,结合水质、沉积物、植被等数据开展综合分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斑海豹种群观测实现新突破。自2021年首次开展斑海豹保护区调查工作以来,大连中心不断提升监测能力,2025年与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监测技术,实现了斑海豹种群监测夜间观测,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数据精度上达到全面突破,并通过开展智能观测机巢试点测试,探索24小时全天候观测,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提供数智化支撑。
 
  四、加快研究新污染物分析方法,助力标准体系现代化
 
  一是建立新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我国提出构建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以来,大连中心紧跟步伐,研究建立了《水质5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测定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DB21/T3286—2020)、《水质喹诺酮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测定直接进样液相色谱-质谱法》(DB21/T4134—2025)等监测标准,不但填补了省内相关生态环境新污染物检测方法的空白,而且受到业内的高度认可,被江苏、重庆等多家监测单位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抗生素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新污染物监测的技术水平。二是开展新污染物调查、溯源及风险评估。在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抗生素污染调查及溯源分析、阻燃剂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内分泌干扰物赋存研究、全氟化合物赋存状态及来源分析等科研课题,在摸清相关污染物分布情况和来源的同时,为制定相关监测规范奠定了基础。
 
  五、锻炼核心力量,激发科研潜力,铆足创新后劲
 
  监测领域拓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研创新。大连中心始终坚持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支撑管理。一是构建自主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模式,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在确保科研秩序的同时推进标准制修订等重要科研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全员创新的积极氛围。二是加强协调与协作。对标省、市科技主管部门,重点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项目研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自主创新与联合攻关相结合,强化科研力量。近十年来,大连中心完成各级部门验收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0余项。
 
  “十四五”以来,大连中心监测指标从理化指标向生态指标拓展,监测手段从手工监测向天地一体化方向拓展,监测结果从服务污染治理向服务生态环境改善和实现“双碳”目标拓展。大连中心监测领域发生的变化是我国监测工作的一个缩影。未来,大连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持续拓展监测领域,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强化数据应用与服务,为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供稿 | 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原标题:地方撷英|拓展监测领域 贡献监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