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细分赛道全面受益

  • 美丽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细分赛道全面受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的印发,以及多地美丽城市建设相关文件的出台,为城市环保产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这项政策旨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其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包括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工业废水、余热、固废协同处置全覆盖、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多个方面。
 
  一、环保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机遇
 
  1.  污水处理与管网建设
 
  管网全覆盖成为重点:《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这预示着未来几年,污水管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政策要求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 以上。
 
  “厂网一体”模式深化:政策鼓励建立“厂网一体”的长效运维机制。这意味着过去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分开建设、管理的模式将逐步转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带来更多的综合性项目机会。
 
  智慧化运维是趋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管网的智能监测、预警和运维,及时发现漏损、堵塞等问题,提升管网运行效能,这为相关的智能传感器、软件平台和运维服务企业打开了市场。
 
  2.  建筑垃圾处理
 
  资源化利用加速推进:《意见》明确要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高达20多亿吨,目标到202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 以上。这将直接带动建筑垃圾破碎、分选设备制造、资源化再生品(如再生建材)生产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需求。
 
  “无废城市”建设驱动:建筑垃圾治理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也在积极实践,例如宜宾市通过创新“再生建材认证”制度,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9.25%。
 
  3.  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
 
  两网融合深化:《意见》提出“推动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衔接融合”(即“两网融合”)。这要求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回收体系,对于智能回收设备、垃圾分类服务、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后端资源化利用技术都是利好。
 
  资源循环产业迎来战略机遇: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98家央企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家在资源循环领域迈出体系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国家“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推动循环经济走向高潮,预计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
 
  4.  空气净化与协同治理
 
  工业园区协同处置:《意见》强调“建立工业园区集中供能体系,推动废水、余热、固废协同处置全覆盖”。这要求园区内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环保企业带来机会。
 
  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政策要求“推动重点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这意味着大气治理将从单一的污染物控制转向多污染物、多污染源的协同控制,包括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治理等。
 
  5.  环卫服务升级
 
  一体化综合服务需求提升:虽然《意见》中未直接提及环卫,但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城市整体环境品质提升的要求,必然会推动环卫作业标准的提高和市场空间的扩大。环卫服务将更加倾向于“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将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公厕管理等进行整合。
 
  二、为对城市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意义
 
  1.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系列政策不再仅仅关注环保设施的处理规模,更强调运行的效能、资源化的水平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例如,污水治理强调“厂网一体”和收集效能,垃圾治理强调资源化利用率。这将倒逼环保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粗放式”增长走向“精细化”运营。
 
  2.  催生综合化、一体化的环境服务需求:政策强调系统治理和协同处置(如工业园区的协同处置、厂网一体化),这意味着单个项目或设备的采购将逐渐减少,而对能够提供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多要素整合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商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这将促使环保企业提升整合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  智慧环保将成为核心增长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环保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政策驱动的管网智能化、垃圾分类智能化、环境监测精细化等,将使得智慧环保(例如智慧水务、智慧环卫、环境大数据平台等)成为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4.  为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提供广阔空间:政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支撑。无论是污水管网的高效监测与修复技术、建筑垃圾的高值化资源利用技术,还是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技术,都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这将激励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5.  深化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意见》提出“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吸引和规范社会资金参与,稳慎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这意味着环保项目将更多地依赖市场化的融资手段,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绿色债券、专项债等。同时,“按效付费”机制将更普及,促使企业更加关注项目的长期环境效益和运营质量。
 
  三、总结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城市环保产业带来了系统性、结构性的机遇。它推动环保产业从过去的“单点治理”走向“系统治理”,从“规模驱动”走向“质量驱动”,从“工程建设”走向“环境服务”与“价值创造”。
 
  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智能化运营能力。而对于投资者和相关从业者来说,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建筑垃圾资源化、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工业园区协同治理以及智慧环保等领域,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