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1 安徽寿县环卫项目征集合作伙伴 三家企业入围
“地方国资平台高价中标,民营企业低价干活”的情况又来了。
9月2日,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寿县新老城区环卫运营项目合作伙伴征集中标结果公告,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龙马”)、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劲旅环境”)、星原城市服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星原城服”)三家企业分别入围。
今年8月11日,该项目发布(一次)征集公告,采购方式为框架协议采购,预算金额为4347万元,履行合同的地域范围是淮南市寿县。
项目内容为通过框架协议方式为寿县城区环卫作业提供服务,包含范围内的道路、公园、广场、绿地、城墙、水面保洁等清扫保洁服务、城市家具清洗、“牛皮癣”清理、公厕管护、生活垃圾外运、垃圾中转站管理、垃圾渗滤液处置、建筑垃圾临时堆点管理、垃圾桶的配备、城区部分路段两侧绿化带花草树木灰尘的冲洗等。
环卫作业服务期限为3+2+1年,即首期服务期3年,自项目正式开始运营之日起算。首期服务期满前,县城管局、寿春镇、采购人根据合同期内绩效考核情况,对环卫作业公司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符合项目续签要求的,项目可续签2年。续签2年服务期满,参照前述考评模式,可再次续签1年,项目最长合作期不超过6年(含首期、续期)。
根据9月2日的中标结果公告,3家入围供应商中,福龙马的入围报价是4063.51万元,劲旅环境入围报价为4080.00万元,星原城服入围报价则为3950.83万元。劲旅环境最高,福龙马居中,星原城服最低。最低入围分值是88.89分。
平均算下来,入围报价的年化金额大约为4000万元/年。如果能够签满6年,则项目的总金额约为2.4亿元左右。
2 地方国资平台一转手 就拿走了10%的利润
寿县的这个项目,最早是今年7月发布的。
7月16日,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寿县新老城区环卫运营项目(一次)招标公告,采购人是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招标一家供应商提供寿县城区环卫作业运营服务。
环卫作业服务期限,与上述项目一模一样。同样为3+2+1年,即首期服务期3年,自项目正式开始运营之日起算。首期服务期满前,县城管局、寿春镇、采购人根据合同期内绩效考核情况,对环卫作业公司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符合项目续签要求的,项目可续签2年。续签2年服务期满,参照前述考评模式,可再次续签1年,项目最长合作期不超过6年(含首期、续期)。
不同的是预算金额,这时候项目的预算金额还是4894.33万元/年,比上面那个项目的预算金额(4347万元)多了547.33万元。
没过几天,8月6日,这个项目就公布了中标结果,安徽楚晨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楚晨城管”)中标,中标金额4830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楚晨城管是安徽金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控人则为寿县财政局(寿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属于地方国资平台。
中标后不到一周,8月11日,楚晨城管就转手发布了开头那个“寿县新老城区环卫运营项目合作伙伴征集”,预算金额直接降到了4347万元/年。
梳理该项目经过,7月16日安徽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预算金额4894.33万元/年。8月6日楚晨城管中标,中标金额4830万元。8月11日,楚晨城管招标,预算金额4347万元/年。9月2日,中标结果公布,3家企业入围,入围最低报价又降到了3950.83万元。
转了一次手,项目的预算金额就从4894.33万元/年下降到最低3950.83万元,减少接近1000万元,降幅达19.28%。而作为地方国资平台,楚晨城管4830万元中标,4347万元/年发包,成功削减了483万元的费用,不多不少刚好是10%的降幅。地方国资平台一转手,就轻松拿走了10%的利润。如果以星原城服3950.83万元/年的最低入围价计算,楚晨城管的收益率则高达18.20%,可谓“躺赢”。
3 天津、河南、福建 “国企中标,民企干活”屡见不鲜
事实上,类似寿县项目这样“地方国资平台高价中标,民营企业低价干活”的现象如今已屡见不鲜。
2022年11月,“天津市北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招标,采购预算53.09亿元,成为“年度环卫标王”。12月5日,成立刚刚一个月的天津津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津辰环境”)中标,随后又进行“二次招标”,福龙马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彼时,大家对于这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成立一个月拿标王”“国企中标,民企干活”等现象还有很大争议,有读者质疑,“这种大型标一定会要求业绩的,而它业绩分又是怎么拿到的?”
没想到,刚刚过去几年,类似的项目已是司空见惯,河南、北京、福建等地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比如,今年7月1日,福州新投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之一中标了福州市长乐区市政环卫园林一体化项目,签约金额约2.35亿元。随后又作为招标方,启动福州新区(长乐区)环卫保洁养护服务项目的招标,并以1.98亿元的价格分包给7家民企。2.35亿签约,1.98亿分包,一进一出,这家公司轻松到手3700万元。
有观点认为,虽然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环卫服务项目“转包”,但层层转包,肯定会导致最终承担环卫工作的企业拿到的服务费用大幅降低,从而影响环卫作业质量,甚至无法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最终,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则是民营企业成为“背锅侠”。长远来看,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还会对整个行业的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原标题:地方国资平台一转手,就拿走了10%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