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一、基本情况
绍兴市越城区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贯穿全境的浙东运河始于越王勾践时期,千年来哺育了沿线百姓,滋养了越地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水环境改善基础不牢固、水文化阐释利用不充分、沿线优势产业不够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此,越城区以“焕新一条河、提升一座城”为目标,聚焦“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赋能”三位一体,推动千年水道从生态治理到价值转化的跃升,探索形成一套运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统一的河城共生共荣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全域生态保护,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
分段治理塑风貌。针对浙东运河西、中、东三段差异化特征精准施策:西段东浦黄酒小镇,结合街沿河走的特点,采用“河底布管+水岸美化”模式,保留“河街并行”历史肌理,有效提升古镇邻水格局与风貌。中段古城运河锚定蓝藻水华问题,构建“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激活水体自循环能力。东段鉴湖湿地聚焦农业面源污染,关停畜禽养殖场、清理河蚌网箱,建设“灌片精准灌溉系统”,实现农田尾水循环“零直排”,湿地水质稳定保持优Ⅲ类。
生态修复强屏障。充分结合防汛抗洪与城市景观需求,采用生态湿地堤岸、硬质堤岸和生态绿地堤岸等多种形式,修复运河沿线破损的河道护岸、改造自然土坡护岸。在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环湖生态缓冲带50余亩,种植乔木5000余株,打造滨水绿道10余公里,有效构建生物多样性廊道,入选浙江省首批湿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AI智治提效能。贯通“河长在线”与水质监测系统,创新构建AI智慧巡河体系,绘制河湖管理“数字底图”,AI识别精度提升40%。科学布设无人机全域巡航,实现问题智能识别—派单—整改闭环,巡河覆盖率达90%,整改率100%,每月减少人工巡河2000余人次,治理效率提升60%。
(二)活态文化传承,激活运河文脉新动能
原真保护赓续文脉。开展运河文化的源头探索与文脉梳理,编著出版“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抢救性保护沿线遗迹,集中收集老石板、老条石作为建筑材料,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美景于一体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建成开放浙东运河博物馆,立体演绎运河250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单日客流最高突破5000人。
最小干预活化风情。以“最大保护,最小干预”为原则,绣花式完成运河沿线近50万平方米历史街区“微改造、精提升”。仓桥直街约80%原住居民得以保留,引入非遗产品、青年创客入驻老街,打造“前店后宅”模式,集聚200多家商户,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万人。仓桥直街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启动实施总投资390亿元的“河城共生”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序时推进运河两岸历史街区“微改精提”、文旅提升等工程,连片打造运河文化、运河记忆、运河艺术集中展示地。
水旅融合打响品牌。布局“1+3+X”水上黄金游线,空域创新开设“空中运河风情线”,串联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人文景点、水乡民俗等元素,入选全省首批十佳“水之旅”精品路线。精心打磨水乡社戏节、古城过大年等节会名片,创新推出运河水上婚礼、运河龙舟赛、运河诗会等特色民俗活动,以运河文化赋能水旅经济。
(三)绿色产业升级,培育河城共生新引擎
腾笼换鸟促转型。开展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搬迁整合,将47家印染企业、35家化工企业进行跨区整合、转型提升,腾出日污水排放指标10.28万吨、能耗指标85.16万吨标准煤,腾退土地1万多亩。积极招引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实现由“旧布”换“芯”城的绿色转型。
低碳转型立标杆。以建设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快新能源绿色转型,打造“光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全区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61.37兆瓦。实施奖补政策鼓励企业自主节能减排,2023—2024年,辖区内某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累计采用节能降碳技术300余项,减少碳排放量达2.32万吨。
农旅融合拓共富。打造全省首个市中心千亩方农田样板——东湖·智祚农谷,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将1700亩抛荒田转化为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提升至1100公斤,综合效益增长1020元/亩。应用无人机农技、雾耕工厂技术,实现节水30%、减药40%。围绕都市人群微度假需求,有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开发稻田咖啡、共享农场等业态,打造都市休闲农文旅融合典范。
三、转化成效
一是碧水润城释放生态红利
浙东运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年固碳量达8430吨,较2017年新增动植物291种,获评“浙江省观鸟胜地”。越城区累计创成11条省级美丽河湖,浙东运河获评浙江省“最美家乡河”、全国“幸福母亲河”。
二是文化解码激活文旅动能
以“河城共生”项目为引领,推动运河文化与千年古城深度融合,浙东运河文化园入选全省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2024年,绍兴古城累计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越城区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十佳区。
三是绿色产业撬动发展新局
2024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平台产值达到85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6.7%,连续两年捧回“浙江制造天工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
原标题:绍兴市越城区:碧水筑基引蝶变 文脉解码拓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