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实际,从工业、农业、城乡治理等多领域发力,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无废城市”建设体系,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强化总体设计,建立齐抓共建格局。印发《亳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4个方面明确38项建设指标,分领域设定32项量化目标,细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任务清单。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全面部署建设任务,统一指导、协调、督促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构建起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聚焦多域协同,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工业领域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38家、市级114家,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571台,建设300家工业企业分布式光伏电站,2024年绿色工厂企业产值占规上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41%,亳芜园区正创建2025年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农业领域构建“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三级收储网络,建成268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培育444家秸秆规模化利用企业,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城乡治理领域健全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厨余垃圾年清运处置5.24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4.50%,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1266.53万平方米。
健全监管体系,提升处置利用效能。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为抓手,全方位防控环境风险。强化信息化监管,督促涉危废企业落实“一物一码”、申报备案等要求,2025年度管理计划备案率达99%。提升处置保障能力,全市13家危废经营持证单位总核准规模14.59万吨/年,建成3家小微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可收集32大类危废、能力达3.8万吨/年,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题。
原标题:亳州市多领域全链条强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