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坚持“三水统筹”,以“建、治、管”为核心,系统施策因地制宜、推进水岸同治,治水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累计获得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2533万元,幸福河湖创建数量居全市首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强基筑防,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投资约1200万元完成刘庄工业园、青龙山片区雨污管网清淤整治,有效降低管网堵塞渗漏导致的污染风险。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企业污水偷排直排、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025年度1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通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及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和“五化”专项行动,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的污染。
源头施治,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将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总投资超8亿元,对萧濉新河、龙岱河等主要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完成龙岱河连通闸河、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多项工程,全面提升流域水生态功能与环境承载力。同时,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岸等措施持续改善河道环境,在已建成5个省级、6个市级幸福河湖基础上,持续提升河湖生态颜值与功能价值。
长效管护,巩固治水攻坚成效。
创新河湖长制管理机制,构建“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同治理模式,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与督查暗访,发挥民间河长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共治合力。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累计出动人员200余人次,拆除违建30处,清运各类垃圾及漂浮物600余吨,有效维护了河湖水域岸线秩序。严格落实《淮北市地表水水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对萧濉新河等5条主要河流及24条支沟每两月分段检测,汛期加密监测,2025年累计监测点位149个,为精准识别污染源、实施科学治理和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原标题:淮北市烈山区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绘就水清岸绿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