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

  • 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绩溪县以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根基,锚定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通过织密监测网络、升级技术支撑、深化协同联动三重举措,构建起覆盖水、气、土及农村生态的全方位监测体系,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数据基石”。
 
  全域布点构建多维度监测网络。
 
  截至“十四五”期末,绩溪县已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格局,实现生态环境要素全时段监控。大气监测方面,2个环境空气质量省控站实时追踪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同步依托环保智慧平台搭建大气网格化微站监测网络,将管控责任精准压实至基层片区。水环境监测实现关键节点全覆盖,在扬之河、徽水河等流域布设国控断面2个、省控断面1个、市控断面2个,同时建成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对pH值、氨氮等9项指标实施24小时监测。此外,1个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点位与4个村庄环境质量监测点的布设,进一步填补了生态监测盲区。
 
  智慧赋能创新监测管理机制。
 
  绩溪县以技术升级推动监测能力迭代,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智慧环保平台,构建全域污染源GIS地图,并通过新安江流域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新建7座微型水质监测站,构建起“预警—溯源—排查—交办”闭环机制,精准定位工业、农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靶向施策,科学管控,实现“人力监测”到“设备监测”转变。在跨界协同方面,在新管、柏山等5个跨界断面水质设立自动监测预警站,在绩溪县荆州乡与浙江省临安区交界处、绩溪县板桥头乡与旌德县交界处建立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为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三级数据审核制度、自动站电子围栏防护等举措,严守监测数据“生命线”,确保数据“真、准、全、快、新”。
 
  数据说话环境质量稳中有优。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十四五”以来,全县实际有效监测天数逐年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始终稳定在96%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1-23微克/立方米的低位区间。水环境质量实现“全优达标”,2021年以来,地表水国控、省控、市控断面优良比例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2022年更是实现“无劣V类地表水”的突破。跨界流域治理成效尤为显著,荆州乡与临安岛石镇创新“下游补偿上游”机制,双方共建的石门潭水库水质从Ⅱ类跃升至Ⅰ类,成为跨区域生态共保的典范。
 
  原标题: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