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三个体系” 织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防护网”

  •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三个体系” 织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防护网”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制订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由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对全市70个乡镇(街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监测、核查等任务落实到人、包片到镇,明确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网格化管理人员90余人,在水体监测、识别上提供技术支撑,切实减少基层乡镇监管负担,实现对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应查尽查、应纳尽纳”,今年已整治消除农村黑臭水体38条。
 
  建立动态化排查体系。
 
  组织网格包保人员对辖区内黑臭水体开展1次拉网式排查;并建立日常动态巡查机制,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现场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黑臭水体,准确记录水体名称、位置、面积等水体基本信息,以及污染特征、周边环境等影响要素,建立排查问题台账,督促属地开展动态整治,目前全市新排查发现清单外农村黑臭水体57条,点对点印发工作通报12期。
 
  建立清单化责任体系。
 
  构建“市局监督指导+分局排查记录+整改办推动整改”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建立包保责任人和乡镇领导联系清单,以及水体定位、污染溯源、整改时限等要素的“一水一档”电子清单,并通过暗访、抽查等方式对排查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每条沟渠、坑塘有人管、有标准、有监督,目前开展暗访抽查3次,移交黑臭水体问题线索37个。
 
  原标题:淮南市: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三个体系”织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