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初夏的乌鲁木齐,湛蓝的天空下,市民张女士带着孙子在人民公园漫步。“今年天儿透亮多了,孩子出门玩的时间也长了。”张女士的感叹,彰显着这座城市大气治理的切实成效:截至5月25日,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数达110天,同比增加1天,其中PM10平均浓度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乌鲁木齐蓝”正从监测数据转化为百姓可感可知的生活品质。
清洁能源“再发力” 空气质量更清新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举措。乌鲁木齐市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电网项目滚动调整,加强新能源项目调度管理,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11万千瓦,占比达73.1%,风车与光伏板成为城市“新地标”。同时,18家用煤企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预计今年8月底全部投运,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一系列能源领域的革新举措,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民李先生说:“以前冬天常闻煤烟味,现在明显感觉空气清新多了。”
工业治污“硬举措” 守护“每一口呼吸”
在工业源污染治理的“主战场”上,乌鲁木齐市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推进深度治理,让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实现“双向奔赴”。针对重点行业,全市组织相关企业实施27个“一企一策”治理项目,目前已有5项完工、11项正在有序推进。从生产工艺优化到污染处理设施升级,企业正通过“量身定制”的治污方案卸下“污染包袱”。以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全市5家水泥企业的47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全速推进,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届时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将大幅降低,让“水泥灰”不再成为城市空气的“负担”。
新能源车“开进”生活圈 绿色出行更便捷
交通结构的优化为市民带来了更环保的出行体验。“现在出门打车,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安静又环保!”市民张女士感叹道。今年以来,机动车淘汰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出租车1270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56%;新增邮政快递车新能源比例更是高达93.3%。为鼓励绿色出行,依法为购置新能源车的市民减免车辆购置税1.17亿元,惠及近7000名车主。同时,相关部门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路检路查频次增加,督促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完成整改。一系列交通领域的升级措施,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也让市民的出行环境更加清新。
扬尘治理“精细化” 城市环境更清爽
建筑工地扬尘曾是市民投诉的“痛点”。为此,乌鲁木齐市秉持着严抓细管的原则,出台专项方案,加强施工、道路、堆场、工业企业扬尘管控。累计督查建筑工地203项次,通报处理问题企业51家,违规处置建筑垃圾工地28处次、违规渣土运输车辆359辆次;排查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点位99处,督促落实整改84处,修补病害道路超4万处。如今,主干道每日机械化清扫、洒水作业频次增加,道路洁净度显著提升,市民散步、骑行更舒心。
全民共治“齐参与” 绘就“蓝天图景”
大气环境整治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为推动精准治污,乌鲁木齐市建成2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时联网传输数据;重点企业安装近千套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污染源动态监管;空气质量改善离不开全民行动,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惠及7900余家餐饮单位,投诉办结率达88%。市民王阿姨表示:“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乌鲁木齐的天才会越来越蓝!”
站在红山公园观景台远眺,城市天际线清晰可见。这座曾受逆温层困扰的都市,正以每年新增10个蓝天的小步快跑,兑现对300万市民的承诺。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产业绿色升级、能源清洁转型和交通结构优化,让市民享受更多“蓝天福利”。随着一项项民生举措落地,乌鲁木齐正以“蓝天幸福感”回应百姓期待,书写生态宜居城市新篇章。
来源丨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
编辑 |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市民乐享“蓝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