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为根治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造假顽疾,襄阳市首家实施“明管明线”硬件透明化改造的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二汽机动车检测站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营。通过物理接口与通信接口的双重电子封签保护、检测管线全流程可视化等创新举措,构建起“物理+电子”双重防作弊体系,检测数据公信力显著提升。
针对机动车尾气检测领域长期存在的“暗箱操作”问题,国家9部委5月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实施检验设备“明管明线”管理。
在襄阳市二汽机动车检测站现场可以看到,改造后的检测管线全部从地沟迁移至可视区域,分门别类加装清晰标识。
检测站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在这之前排放检验设备的线缆全部置于地沟之下,杂乱无章,滋生了一些违规作弊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现在将所有检验仪器设备的线和管置于地面铺设的桥架之上,分门别类,归类标志清晰,在物理接口和通信接口增加了物理标签以及电子标签,进行封签保护防止作弊。”
除此之外,检测线上的所有检验仪器设备也全部实施了封签绑定,以防止有人在仪器设备内部安装插件工具作弊。一旦电子标签被拆开,通过查找检测软件内备案的数据与编码信息,就能够快速定位到破坏行为。
据测算,该套改造方案总投入约2万元,在确保防作弊效能的同时实现成本可控。
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造直击行业痛点,通过将原本隐蔽的检测管线明示化,配合设备封签绑定技术,从物理层面杜绝了人为篡改尾气采样管路的操作空间。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全市41家检验检测机构全面完成“明管明线”升级改造,提升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透明化水平,助力大气污染精准管控。
供稿: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原标题:襄阳市首家“明管明线”机动车环保检测站投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