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能源板块领涨 固态电池突破引爆行情

  • A股新能源板块领涨 固态电池突破引爆行情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市场行情
  据《第一财经》报道,9月5日上午,A股三大股指震荡反弹,创业板指一度涨超4%,收复昨日跌幅。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报3778.95点,涨0.35%;深证成指涨2.01%,创业板指涨3.48%。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超3900只。其中,新能源产业链爆发,固态电池、光伏、储能等板块领涨。Wind热门概念指数显示,9月5日上午,锂电电解液概念板块大涨7.66%,锂电池概念板块涨5.69%,储能概念板块涨5.61%,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涨5.57%,动力电池、锂电正极、电源设备、磷酸铁锂电概念股集体拉升。
 
  与此同时,相关个股掀起“涨停潮”。天宏锂电30cm涨停,年内累计涨幅高达144.63%;华盛锂电、金银河20cm涨停,天际股份开盘一字涨停;天赐材料、恩捷股份、可川科技、多氟多、光华科技、同力日升、通润装备、丰元股份10cm涨停。基本面上看,电池板块中报业绩爆发,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营收增长11%,板块业绩呈现V型反弹,景气度拐点确认。
 
  据悉,与传统液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更高安全性、更强能量密度,可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多个高增长领域。同等条件下,固态电池能够提供比传统锂电池高2.5倍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比目前的电池技术快4-6倍。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材料创新和工艺迭代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变局下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消息面上,多家锂电池巨头披露了固态电池研发应用最新进展。
 
  9月3日,亿纬锂能官宣,公司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已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亿纬锂能表示,“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成都量产基地规划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
 
  赣锋锂业9月3日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已形成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能量密度达420Wh/kg,500Wh/kg样品通过针刺及200℃热箱等安全测试,循环寿命突破800次。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商用里程碑包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某国际头部车企合作推进装车验证;在低空经济领域,与知名无人机及eVTOL企业合作,样品进入适航认证;在消费电子领域,向国际知名手机企业批量送样验证。
 
  9月2日,国轩高科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提到公司以“材料科学+数字科学”双轮驱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关键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稳步推进。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同时,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宁德时代2025年半年报业绩会信息显示,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将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万润股份与国内高校共同开展了固态电池材料方面的前瞻性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目前相关材料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孚能科技目前已完成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送样,并完成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采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针对硅基负极(包括面向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有持续投入,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德尔股份在上海已经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目前具备了各类样品的试制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需求以及不同的技术要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相应的方案……
 
  除此之外,固态电池下游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开,能源车领域,蔚来上半年30.1亿元研发费用中,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占据最大比例;低空经济领域,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EH216系列eVTOL将采用国轩高科最新研发的46系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圆柱电芯;储能领域,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8月份成功斩获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最新消息显示,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企业订单近期大幅增长80%,下游需求迅速起量导致电芯出现排产紧张、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共振下,固态电池题材呈现明显的量价齐升态势。
 
  政策层面,早在2022年6月,工信部就将固态电池纳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首次明确其为“高效储能技术”;2025年4月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更进了一步,提出“推动制定固态电池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标准研制。从鼓励到定标准,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也有了“说明书”。根据SMM预测,2025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仅0.1%(相当于“刚起步”),2030年将飙升至4%,2035年达9%;若聚焦消费类场景(如高端无人机、小型机器人),2030年渗透率甚至能突破12%。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和讯网、中国基金报、格隆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