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客厅”蝶变“无废商圈”,宁波天一广场的绿色转型

  • 从“城市客厅”蝶变“无废商圈”,宁波天一广场的绿色转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宁波市海曙区天一广场作为宁波的“城市客厅”,总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包括1万平方米的景观水体和3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目前共有商户448家,年营业额超过70亿元,年客流量超过8000万人(次),是当前国内最大的主题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之一。自《浙江省“无废商业街区(商圈)”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实施以来,天一广场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打造绿色循环、数字赋能、文化浸润的“无废商圈”示范样板。
 
  一、环境筑基:绿色理念焕新商圈生态
 
  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商业运营。在绿色转型上,2025年新建、改建的28家店铺推行“简约装修+环保建材”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产生。1家超市和3家商场全部淘汰不可降解塑料袋,改用可循环环保袋。129家餐饮店全部上线“智慧点餐”系统,石浦饭店等主力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拼盘菜,“光盘行动”实现100%覆盖。在垃圾分类方面,广场设置120个分类垃圾桶及1个智能回收箱,建立“分类投放—智能监测—规范收运”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2025年已收集各类垃圾约4400吨。同时餐饮企业统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污水经预处理后接入城市管网,噪声排放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内,真正实现“油烟不扰民、污水不横流、噪声不超标”。
 
  二、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点燃绿色引擎
 
  以“资源共享、循环利用”为核心抓手,让“闲置变宝藏”“废物变资源”成为商圈常态。2025年,举办主题展览、市集演出等各类营销活动130余次,活动所用物资均遵循循环利用理念,资源共享成效显著。同时,在停车场楼顶铺设1.4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达79.8万千瓦时,充分利用建筑物闲置空间,实现光伏发电,减少能源消耗。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网络,引导商户设置专用收集点,再生资源利用亮点突出。
 
  三、智慧护航: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以“数字化”为重要手段,勾勒精准“无废”管理图景。通过建设智慧商业管理系统,实现对人流、物流、能耗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在垃圾桶内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垃圾桶满溢情况。借助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对973个停车位进行数字化管理,有效解决商圈停车难题。广场共设置有3块电子大屏、1块精神堡垒屏、7块小导视牌,全方位宣传“无废理念”,不断提升商圈智慧管理效能。
 
  四、文化浸润:全民参与共筑无废共识
 
  以“党建引领+多元互动”为关键纽带,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带动广大商家和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将志愿服务主题月、“国际无废日”“环保创意市集”等主题活动IP化,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成功承办2025年浙江省“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18家环保企业、公益组织参展,通过展示环保产品、开展无废互动体验等方式,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获央视新闻、央广网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成功培育1家“无废细胞”标杆商户(酷购无废商场),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以点带面,为其他类型商户提供参考借鉴,共筑“无废”共识。
 
  五、展望未来:持续擦亮“无废”金名片
 
  持续深化“无废商圈”建设,将“无废”理念融入日常宣传和广场活动中,利用广场内的各类平台,常态化开展“无废”宣传,同时推出激励制度,鼓励消费者自带购物袋,通过参与垃圾分类、资源共享等活动获取折扣或礼品,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无废”行为。在商圈内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无废城市细胞”,发挥样板作用,形成“商户示范+公众参与”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商业街区“无废”转型提供“海曙经验”,让绿色成为城市商业最亮眼的底色。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固处
 
  原标题:克拉玛依检查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