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近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发布,共有35项再生资源领域工艺技术设备入选,该目录精准锚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价值链的关键节点,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与成本优化,推动资源价值从“低附加值循环”向“高价值利用”转型,突出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注重精细化分拣与高值化利用,筑牢再生材料高端利用基础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率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行业从业主体多为小微经营者,导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价值不高,尤其是复合资源的利用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录》中更加注重分选过程的精细化和利用过程的高值化,如“高品质废旧塑料水洗分选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成套装备”能够使清洗后的瓶片料纯度高于99%,卫生指标符合美国食品级塑料标准要求,为废塑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又如“退役晶硅光伏组件高效拆解、清洁再生利用技术及成套装备”,不仅能回收光伏组件中的铝边框、接线盒等部件,还能通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将硅料提纯至6N级高纯硅片,直接应用于高端半导体等领域。再如“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成套设备”,通过二段式连续密封加热挥发技术,大幅提高黑粉综合回收率和铝箔回收纯度,杂质含量较同行业技术降低50%以上,明显提升了退役电池材料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AI技术重塑回收利用全链条效能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分选、柔性拆解、产品溯源、智慧物流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尤其在绿色分拣中心中应用率超过95%。《目录》中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智能分选循环利用技术”和“PCR材料资源化清洁再生与增值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通过光学识别和视觉分选实现废弃物精细化分类,准确率高达99%,超过国际同类技术精度3%以上。在提高分选精度的同时降低分选成本,并能够智能匹配下游利用工艺,显著提升再生材料强度、稳定性及外观品质。
三、锚定绿色低碳与循环发展,构建再生材料可持续供应链闭环
《目录》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废旧铝合金、废钢铁加工等多个传统领域突出了节能降碳技术对降低单位能耗的贡献,把绿色低碳贯穿始终。连续绿色制备液体再生橡胶的技术(配套生产线)单位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50%,绿色再生高端铝合金技术吨铝综合能耗较国内先进技术仍低12千克标准煤,“PSX-6000型废钢破碎线”废钢加工单位能耗较同类设备低10%。在引导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目录》强调了再生材料供应闭环的构建。在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这一表述释放出推动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价值链竞争力整体提升的重要信号,对应对国际再生材料使用新规,破除“碳关税”壁垒有着重要战略意义。“退役风电叶片重塑再生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突出了再生型材和模压托盘等再生产品。利用废塑料生产PCR材料的技术可广泛用于新能源车轻量化部件、5G电磁屏蔽、智能家居等高端市场;该技术还将再生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关键技术予以应用,通过可溯源技术设计,将废塑料回收、分选、清洗、改性、生产全链条管理信息共享给产业链各个节点,实现精准匹配。
四、聚焦新型废弃物利用需求,填补新兴领域技术空白
《目录》中,9项技术设备与退役锂电池回收利用相关,4项技术设备与退役风电及光伏组件利用相关,两类技术设备总数超过再生资源领域技术设备总量的三分之一,反映出行业对于新型废弃物利用技术的高度关注。新型废弃物相较于传统废弃物,关键资源价值高,回收利用技术复杂,国际可参照的经验较少。以退役光伏组件为例,“退役光伏组件的智能化精细拆解技术”在全球首创现场移动式拆解模式,实现接线盒、铝边框、玻璃等重量占比较高的材料的就地高效分离,更加契合产业发展实际。我国光伏电站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就地拆解解决了光伏组件远距离运输难题,在回收现场实现同步减容、分拣、分装,运输成本降低30%,为退役光伏组件的市场化回收提供了可能。《目录》将光伏组件硅、银等再生材料的提纯技术也列入推广范围,此外还关注到了光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晶硅硅泥的再生利用。综合来看,《目录》涵盖了光伏组件制造产业前、中、后端全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情况。
《目录》的发布,将加速先进技术装备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推动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集聚,助力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价值链重构。未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将朝着更高质量、更绿色、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迈进,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 唐艳菊)
原标题:专家解读之三:以精细化智能化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构建再生材料可持续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