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北京市第十批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门头沟区开展了第二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报告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督察组于2025年9月15日向门头沟区委、区政府进行反馈。反馈会由门头沟区常务副区长崔旭龙主持,督察组组长苗林通报督察报告,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喻华锋作表态发言。督察组副组长芦建茹和有关人员,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门头沟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发挥区委区政府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将“生态立区”作为发展战略的首要原则,探索实践由能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增强辖区百姓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7.3%,全市第2,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保护经验做法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门头沟区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办推动边督边改,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督察进驻期间,督察组转办的46件群众举报件办结32件、阶段性办结14件。对督办和群众举报涉及问题,门头沟区责令整改300起,立案处罚176起,罚款155.31万元,约谈85人。
督察指出,门头沟区存在以下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差距。学习领悟不够深刻。一些领导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不到位,生态涵养区的担当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两山”理论转化路径研究不深、思路不清,对待区域环境建设过分强调自然禀赋的差异而产生畏难情绪,动力不足,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灾后重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落实方面都存在差距。
压实责任还不到位。对于督察交办、督办的重点工作存在相互推诿、回避责任的现象,非法砂石料场整治的牵头部门迟迟无法确认。区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对自然资源资产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不到位;区生态环境、园林绿化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检查不到位;区水务部门对生活污水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不到位;区住建部门对非房建类工地未履行施工扬尘管控牵头责任;区城市管理部门对区环卫中心、区园林绿化部门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缺乏行业指导。工作考核不严格,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足。2024年龙泉镇、军庄镇因环境问题被市级通报,但年度综合考评中生态文明建设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指标仍为满分;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上升态势虽有认知,但追责问责力度偏软。
重点任务推进有待加强。废弃矿山修复治理任务受水毁、压占等影响存在修复标准不高、工程进展迟缓等问题,克服“23·7”洪灾的负面影响,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的定力还需加强,已通过验收的某公司未按照治理方案进行修复。
二是把准把实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有短板。作为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生态空间管控不力。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五指峰民宿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长达十余年,相关责任主体长期失察失管,违法建筑至今未拆除;保护区内还存在私自开挖取土、填埋建筑垃圾、堆存大量砂石料行为。生态空间管控不力。督察在全区发现18处点位压占生态保护红线,36处侵占耕地、园地,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57处侵占林地,破坏植被。109新线高速通车近一年,目前仍有323万吨洞渣、41万立方米弃土随意堆放在沿线,不同程度侵占自然保护区、林地,威胁生态环境安全。门头沟区专门设立环保公司处置洞渣,该公司设置的11个处置场所违法违规问题多发。清水镇、龙泉镇还发现3处非法处置洞渣点位。
作为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功能发挥还有差距。水源地存在风险点,在永定河、斋堂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发现6处点位污水溢流,17处点位违规生产经营,威胁水源安全。2025年1月至5月,永定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28座污水处理设施抽运的中水一半去向不明。水资源管理粗放,22家单位或个人擅自取水、改变取水用途或未安装计量设施,159家次超采,73个机井未办理取水许可、159个机井未安装计量设施。全区再生水仅有10%用于生产生活,2024年环境卫生再生水用量较2022年下降六成。森林覆盖率48.34%,与“十四五”规划目标50.3%还有差距,区域内非法捕猎问题依然存在。对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功能定位研究不够,针对永定河流域、百花山和灵山等重点区域,与房山区及河北省相邻县协同机制不完善,解决跨界问题的主动性不强。
作为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转型有待加强。存在传统路径依赖,督察发现私挖盗采点位4处,其中清水镇杜家庄村崇安岭破坏山体问题尤为严重;雁翅镇下安岭村羊棚沟侵占林地,修建窑洞式民宿。新能源车替代进展缓慢,居全市倒数第二,自2022年以来,全区新增公务用车新能源占比仅为23%,现有公务用车新能源占比仅为2.91%。
三是落实落细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还有不足。扬尘管控工作存在漏洞。2023年、2024年全区降尘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永定镇和龙泉镇被多次通报。清理整治不彻底,督察共发现17个非法砂石厂、32个堆料(土)场。永定镇施工扬尘问题严重,扬尘问题线索占全区63.8%。永定镇、龙泉镇均未针对空气质量长期排名靠后问题研究制定改善措施,龙泉镇在督察组进驻后补写2024年道路尘负荷综合治理提升工作方案应付督察。
灾后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工作存在明显短板。有18个村的管线修缮未纳入修复计划,已完成修复的设施中,有34座不能正常运行,其中12座未运行。妙峰山镇等地有15处污水溢流点位,取样监测溢流直排污水主要指标超标严重;2024年全区农村污水处理站达标率不足70%。
新城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还有短板。新桥大街等12条约6公里主干管线仍为雨污合流,涉及城区河道16个入河排口,汛期溢流问题突出。第二再生水厂汛期多次长时间开启前端溢流口,污水直排西峰寺沟。门头沟、中门寺沟、西峰寺沟的多个考核断面均存在汛期月度超标情况,部分镇街考核断面还出现劣V类。
建筑垃圾违规处置问题多发。在8个镇街发现18处建筑垃圾违规填埋、倾倒、堆放行为。其中潭柘寺镇潭柘厚院附近非法填埋大量建筑垃圾;斋堂镇黄岭西村沿山体倾倒建筑垃圾,并非法掩埋;矿建西街、九龙路沿线大量拆迁垃圾,妙峰山镇上千立方米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粗放。清水镇、潭柘寺镇两处点位非法填埋生活垃圾,龙泉镇西辛房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焦家坡垃圾填埋场和某公司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环境风险。
督察要求,门头沟区要知责于心,坚决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用心、用情、用力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转型发展实践。要担责于肩,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建立权责明晰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构建协同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要履责于行,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切实做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整改方案要在45个工作日内报北京市委、市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督察组还对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已按有关规定移交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处理。
原标题:北京市第十批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门头沟区反馈督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