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塘厦:每日“掘金”70吨,生活污水变废为宝

  • 东莞塘厦:每日“掘金”70吨,生活污水变废为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固体废物,包括化粪池废渣、隔油池废渣、管网污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等。若处置不当,这些固体废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将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塘厦镇积极探索生活污水产废全流程资源化利用,推动固体废物从“治理负担”向“城市资源”转变。
 
  系统构建全链条治理模式,夯实“无废”基础
 
  生活污水伴随的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污染风险高。据估算,一吨未经处理的化粪池废渣,其污染负荷相当于数十吨生活污水,若管理不善将直接导致管网堵塞、污水溢流等环境问题。面对治理难点,塘厦镇以系统思维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构建起“源头规范收集—专业运输监管—集中无害化处置—多途径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并实施《塘厦镇排水设施管理工作指引》,将分散清疏行为纳入统一管理,推动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发展,为“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废物协同处置,实现分类资源化
 
  生活污水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否只能被填埋或焚烧?塘厦镇给出了新的答案。通过建设集中处理设施,采用“固液多级分离+生化处理+污泥改性造粒”等先进工艺,实现了多种废物的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这些设施就像一座座“城市矿山”,每天处理约70吨各类废物:分拣出的杂物用于发电;建筑垃圾变身再生建材;固态油脂被提炼再利用;污泥经处理后成为花卉营养土或生物质燃料。这种“吃干榨尽”的资源化模式,不仅实现了废物无害化处理,更让它们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污泥能源化利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塘厦镇通过创新工艺,将含水率80%的污泥转化为热值均衡的生物质颗粒,实现了“污泥”到“绿色能源”的转变。
 
  这个过程蕴含着科技的力量:首先通过机械脱水降低污泥含水量,再采用低温干化技术进一步去除水分,最后制成便于储存运输的生物质颗粒。每年处理的10万吨污泥,可节约1万吨电煤,减少约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碳减排效果约等于150万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通过系统化治理与技术创新,塘厦镇成功将生活污水产废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该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探索出城镇固体废物治理的新路径,为推进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主管: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
 
  撰稿:叶玉青  黄炽均
 
  文字编辑:张郁珑  余淑贤
 
  原标题:智汇无废 | 塘厦:每日“掘金”70吨,生活污水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