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2025年生态质量监测圆满收官!

  • 乌鲁木齐2025年生态质量监测圆满收官!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日,乌鲁木齐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生态质量监测为城市记录下了清新的生态笔记。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监测团队的足迹遍布森林、草地、荒漠与农田,详实的监测数据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
 
  今年的监测任务比去年翻了一番,9个类型的植物样地和3个类型的农田样地作为乌鲁木齐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散布城乡各区——庙尔沟的森林、蝴蝶谷的草地、月牙湾的荒漠……而在甘泉堡工业园北渔儿沟村的沙漠深处,车辆无法抵达,监测人员便背着设备徒步前行,烈日炎炎,汗水浸透衣衫,也未能阻挡他们核查的脚步。
 
  从监测成果来看,乌鲁木齐植物群落呈现出丰富且动态变化的特点。乔木种类中,雪岭杉依旧是优势物种,维持了区域植被的稳定。灌木记录到8种,除梭梭、驼绒藜等常见种类外,新增了金丝桃叶绣线菊与灌木亚菊,丰富了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草本植物种类大幅增加至65种,优势种有羊角芹、芨芨草等,还新发现阿尔泰狗娃花等物种。后峡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提升尤为显著,相比去年新增16种植物,总数达到29种,有力地反映出乌鲁木齐市生态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在入侵物种治理方面也有好消息。去年在天山南麓后峡样地大量出现的入侵物种甘肃马先蒿,经过一年的针对性治理,今年仅残留少量个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在首次开展的农田生态监测中,达坂城区王家庄村、米东区马场湖村、乌鲁木齐县东湾村3个农田样地监测了蚯蚓与蝴蝶。结果显示,蚯蚓分布较少,仅在米东区马场湖村有所发现;而蝴蝶种类多样,以菜粉蝶、云粉蝶等为主,还观测到少量大网蛱蝶、多眼灰蝶,为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开拓了新视角。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乌鲁木齐生态环境监测站今年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升级。一方面,在及时更新国家生态质量地面监测APP基础上,加强了监测人员的实时培训,熟练掌握数据实时录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数据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植物分类学、昆虫学教授参与指导,对植物与蝴蝶种类进行精确鉴别,在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供支持的同时还为环境监测人员上好了一节节生动的生态实践课。
 
  这场生态监测不仅是一次数据的收集,更是对乌鲁木齐绿水青山的深情告白。正如那句“保护环境就是守护未来”,乌鲁木齐将继续以行动书写生态的故事,让每一片叶、每一朵花,都绽放出更灿烂的生机。
 
  原标题:地方撷英|天山脚下的生态诗篇:乌鲁木齐2025年生态质量监测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