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文!无人驾驶环卫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

  • 国务院发文!无人驾驶环卫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市场行情
  无人驾驶环卫最近又被加了一把火。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首次对场景培育和开放作出系统部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的下发,将给环卫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会积极推动从传统环卫到智慧环卫的转变;另一方面,无人机器人、AI智慧管理平台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也将推动现有环卫模式从高耗能到绿色低碳模式的转变。而对无人环卫这个细分赛道来说,无论是科研实验还是最终的市场应用,规模化商业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场景的打造,势必会积极推动无人环卫从研发到市场的快速衔接。
 
  1 “首个”项目遍地开花,无人环卫大势已成
 
  2025年,无人环卫领域的“首个”项目太多了。
 
  1月,无人清洁船首次亮相深圳,可每天工作18小时,无死角清理水域垃圾。2月,绍兴市上虞区一江两岸智能无人化清扫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属绍兴市首个智能无人化清扫项目。3月,城市之光无人驾驶智造基地又在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建成落地,首台光珀V2无人驾驶清扫车下线。4月,南宁市也启动了首个无人驾驶环卫清扫项目……
 
  随便一搜,舟山、嘉兴、上海、南京、深圳、绍兴……不是首个无人环卫项目落地,就是某地又迎来了首辆无人环卫车。
 
  当无人环卫不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有“无人环卫”设置的出现,说明无人环卫这一细分赛道已经走出了实验室研发,进入了实际场景运用和技术深化及商业化落地关键时刻。
 
  目前,无人环卫市场已经过了谨慎试水的阶段,开始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由于行业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天然自带高科技属性,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谁能抢占更多市场,关键还是要看谁在“科技”方面更胜一筹。
 
  2 百家争鸣,无人环卫“卷”起来了
 
  10月底,环保圈曾报道了“环卫+无人驾驶试点项目合同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的消息,对无人环卫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大量无人环卫项目的背后,是市场对于无人环卫项目越来越高的要求。
 
  L4级自动驾驶技术、自主启动巡航清扫、自主倾倒垃圾、自动充电加水、精准贴边、精准识别交通信号灯路、障碍识别主动避让……这些项目的要求看似“神奇”,实则只是“入门级”的技术,属于所有无人环卫车的“标配”。而融合智慧城市管家平台、AI算法、5G技术、机器视觉、深度自我学习等更高深的技术,才是抢占高地的杀手锏。
 
  5月,全球首个6G+AI全场景无人环卫应用在南京紫金山科技城成功落地,该项目搭载“维纳脑”的自动驾驶智能清扫车,并配备“通感算融合”“无蜂窝通信”等领域的10项世界领先技术,将6G超大容量传输与智能环卫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毫秒级响应,作业效率提升达280%。
 
  9月,盈峰环境自主研发的“小蜜蜂”1吨级智慧清洁机器人亮相CCTV,迅速成为行业焦点。此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深圳龙岗大运体育中心,配合智慧城市管家平台,即便在三公里外的指挥中心,也可通过无人驾驶云界面精准控制每台设备。
 
  除了小型机器人,中、大型无人环卫车也是行业争夺的热点。早在2024年,福田普罗科就在广州环卫展发布了12吨超级环卫车6.0系列无人驾驶洗扫车。2025年年初,上文提到的“小蜜蜂”机器人的“亲戚”——18吨的“大黄蜂”也首次亮相。同时间面世的还有智行者研发的带有自动驾驶系统AVOS的大型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大白”。
 
  大家知道,大型、重型无人环卫车一般需要配置更高性能的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因此单车成本更高,且复杂场景下的能源消耗和硬件维护成本会影响利润,所以大型无人环卫车的商业化落地有些阻碍。但无人环卫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的市场刚需,所以这一板块的渗透率势必也会提高。
 
  3 市场认可+政策推动,无人环卫市场将超3000亿
 
  996的打工人时常戏称自己是全年无休的“牛马”,不过,相比之下,无人环卫才是真正能做到365天时时在岗的“机器牛马”,而且相较人工更加高效好用。例如,一台云创智行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能够完成3至5人的清扫工作量,并且清扫频次翻倍,洁净度大大提升。通过错峰充电、夜间作业等方式,无人驾驶清扫车的利用率还能进一步提升。
 
  深圳公园无人清洁船一次电可以不间断运行6个小时,一天3次清理比4个人工的作业面保持得还好。杭州市余杭区无人驾驶环卫车每小时作业里程达5公里,清扫面积1.8万平方米左右,相当于十多个清洁工同时作业。
 
  行业数据显示,50岁至60岁的环卫工人占比约占43%,60岁以上的达到22%。传统环卫行业长期面临招工难、成本高、管理难的痛点,劳动力短缺和高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无人环卫车的出现,或许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毕竟以后一人就可同时管理多个车辆,且各个“老实听话”。此外,高科技手段的提升也可以吸引青壮年人群考虑从事本行业,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
 
  除了无人环卫本身性价比高于人工,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是这一市场红火起来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明确要求推进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城市运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环卫机器人列为重点支持领域,交通运输部确定了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布局无人环卫系统。如深圳已经明令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通知》,提出了无人智能清扫应用场景试点的要求。广州市也下发了《广州市自动驾驶环卫场景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2025—2026年)》和《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自动驾驶清扫保洁车辆设备补助申报指南》两份重要文件,都要求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陆续开放如城市智能环卫、快递、货运、外卖等应用场景。
 
  苏州高铁新城、杭州奥体中心、成都东部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越来越多的无人环卫示范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深圳、上海等地试点“无人环卫示范区”时,还承诺对单台设备最高补贴30万元,并要求新签环卫合同中配置无人设备比例,加速技术迭代。
 
  辰韬资本发布的《环卫自动驾驶赛道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无人驾驶环卫车潜在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
 
  4 单打独斗可以,抱团发展也可以,无人环卫市场“神仙打架”
 
  无人环卫的兴起首先影响的就是车企。市场对无人环卫的巨大期待直接将压力给到了车企,本就经营环卫车的企业不用多说,商用车企、人工智能企业、自动驾驶企业也积极加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神仙局”。
 
  环卫装备企业率先发力。早在2017年,盈峰20多台无人环卫设备就驶入长沙橘子洲头,开启了无人环卫赛道的夺标之战。到2025年,盈峰已经发布了“蜂群矩阵,实现从单机智能到集群协同的突破,开启了小型环卫机器人规模化商用。
 
  福龙马也不甘落后。2021年,他们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携手成立“城市智能服务机人联合实验室”,如今已经打造出L4级自动驾驶清扫机器人(FLMSD15)。
 
  还有环卫装备三巨头之一的宇通重工,除了深度合作文远知行,共同研发无人驾驶环卫车,还在无人矿用车上一骑绝尘,与易控智驾、慧拓智能、踏歌智行等多家公司合作推进无人驾驶矿卡业务,目前已在泰国、印尼、阿联酋、智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项目落地。
 
  大势之下,以环卫服务为主业的环企也不甘落后。侨银股份全资子公司广州侨银数智城市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就携Model系列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装备首次公开亮相;玉禾田则通过控股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收购坎德拉挤入无人装备赛道;启迪环境也先后数次参与仙途智能的多轮融资加持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来补足自身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落地能力。
 
  人工智能企业也是这场市场争夺战的主力军,而且由于环卫市场门槛较低的缘故,他们还与传统环卫企业“相爱相杀”,文远知行、上海仙途、酷哇科技等都凭借无人驾驶技术抢占了一定的环卫项目。此外,这些科技企业更多的是联合车企,直接布局环卫、矿业、运输等方面的无人驾驶市场。
 
  5 结语
 
  无人驾驶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诚然,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无人车的道路测试与商业应用管理规范等顶层设计也在完善之中。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不断提高,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拓展。
 
  未来,无人环卫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传统环卫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车企,甚至普通的环卫工人,都会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只能积极融入进去,“打不过,就加入”,才能不被这场革命所淘汰。
 
  原标题:国务院发文!无人驾驶环卫市场价值将超3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