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市场行情
作为全球人口第四大国,印度尼西亚在快速发展中遭遇到“成长的烦恼”—— 来自“垃圾围城”的挑战与能源转型的压力,正在左右夹击这个国土约占我国1/5,拥有接近3亿人口的亚洲大国。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成为同时解决环境治理与能源供应问题的战略突破口。
印尼当局展现出相当大的决心。近期,印度尼西亚启动在全国布局 33 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总体计划,在公布的24家合格供应商名单中,有20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入围。伴随11月6日首批七个地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启动招标,赛道已经铺开,名单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企业,无疑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01 印尼发起,全球单一国家最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投资计划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印尼是目前垃圾焚烧市场需求相对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垃圾焚烧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如果按照未来50%焚烧新增产能、吨投资大于60万元人民币计算,其新增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预计分别为582亿元、243亿元、200亿元、133亿元和117亿元,印尼市场规模最大。
其中,印尼垃圾焚烧产能建设需求迫切。垃圾问题是印尼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治理难题,全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垃圾高达 5660 万吨,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垃圾的规范处理率只有 9% 到 10%,整体回收率也只有 22%。
这些废物中有很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堆放或填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多城市的填埋场已经接近饱和。今年4月,印尼全国有343个垃圾填埋场被环境部紧急关闭,目前印尼全国超过35%的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流入河流和街道,总量高达1100 万吨。
另外,印尼还面临着电力供应不平衡的现状,印尼的电力结构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加快,电力需求一路上升。印尼政府其实早在《国家能源政策》和《电力法》中就设定了目标:到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要达到 23%。但现实是 2023年,这一比例还只有 13% 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垃圾发电就被当作一种“现实又双赢”的选择:一方面能减少填埋压力、降低甲烷排放;另一方面,也能为可再生能源出力。
为此,印尼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法规、缩短审批流程等措施推动相关垃圾发电项目落实。
早在2018年,印尼就首次推出垃圾发电厂(PLTSa)计划,指定雅加达、丹格朗、南丹格朗、勿加泗、万隆、三宝垄、梭罗、泗水、望加锡、登巴萨、巨港和万鸦老等 12个城市为优先试点。同时颁布了2018年第35号总统条例(PR 35/2018)。
然而,七年过去,项目进展有限,而垃圾体量却持续增加。
2025年8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主持有限内阁会议,明确指示,要大幅缩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审批时间,3个月内完成行政审批,15个月内完成建设,整体项目建设力争在18个月内结束。这一时间表支撑印尼到2029年实现100%垃圾管理的国家目标(由环境部于2025年8月5日提出)。
2025年10月10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签署生效的第109号总统令(PR 109/2025),标志着印尼垃圾焚烧发电(Waste-to-Energy,简称WTE)行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基于该总统令,印尼政府正通过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在全国范围内推动33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招标,总投资额高达91万亿印尼盾(约56亿美元),这是全球单一国家最大规模的WTE投资计划。
02 24家名单中20家是中企,中企为何呈包围之势?
此后,印尼Danantara面向全球遴选垃圾焚烧项目合作者。截至2025年11月,已有204家企业(其中66家外资)注册参与,24家技术供应商通过资格预审,其中有20家来自中国。展现出印尼政府对中企的技术和经验高度认可。
为何印尼官方对中企情有独钟?要知道这份认可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中企在印尼已有的扎实项目实践。早在名单公布之前,包括中国天楹、康恒环境、浙能锦江环境在内的多家中国垃圾焚烧龙头企业,就已经在印尼当地有垃圾焚烧项目“落子”!
今年9月,据印度尼西亚国家通讯社ANTARA报道,中国天楹参与投资的合资公司,正在印尼万丹省南坦格朗市建设一座垃圾发电厂,项目投资约2.6万亿印尼盾。
去年9月,康恒环境正式签署印尼望加锡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协议。这一总投资约2亿美元、日处理规模1300吨的项目,既是康恒环境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印尼推动绿色能源与废弃物管理革新的一项重要进展。
2023年12月21日,浙能锦江环境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正式签署印尼巨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巨港项目”)售电协议(Purchase Power Agreement,PPA),此后项目推进顺利,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
中企在印尼的先期项目,正是为当地垃圾治理困局提供的“中国方案”,也为此次遴选提供了有力的实绩支撑。
实践是最好的名片,而合作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今年8月,印尼相关代表团专程来到中国,开启了一场聚焦垃圾焚烧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的深度考察之旅,印度尼西亚国家投资与下游工业部部长罗山·佩尔卡萨·罗斯拉尼(Rosan Perkasa Roeslani)率团先后到访康恒环境、伟明环保、城发环境和光大环境等中国垃圾焚烧龙头企业,此行被业界视为印尼垃圾发电市场对外开放的关键信号。
据中国固废网报道,印尼考察团在对中国企业进行考察时,对国内项目超前的毒害气体分解能力、高于欧盟标准的排放指标、较高的吨垃圾发电效率、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卓越的环境效益表现出浓厚兴趣和高度认可,并希望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印尼。
此后,中国20家垃圾焚烧企业成功入选供应商名录,再次展现了印尼官方对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及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
03 加速审批,每度电0.2美元锁定30年,印尼垃圾发电起步即冲刺!
此次,印尼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33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招标,总投资额高达91万亿印尼盾(约56亿美元)。按照规划,单座电站日处理垃圾规模约1000吨,部分项目还能顺带清理历史堆存的老垃圾。等这33个项目都投产,全国的垃圾日处理能力能新增 3.3 万吨,年处理量超过 1198 万吨,年发电量大概495兆瓦,相当于为印尼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补上一块关键拼图。
相关项目将由 Danantara 与入选投资者共同设立合资企业开发建设, Danantara 计划在每个项目中持有至少 30% 股权,必要时可进一步增持至 51% 控股地位。
首批招标范围包括七个地区:雅加达(Jakarta)、日惹(Yogyakarta)、巴厘岛(Bali)、西爪哇万隆(Bandung)和勿加泗(Bekasi)、万丹省丹格朗(Tangerang)以及中爪哇三宝垄(Semarang)。单个项目投资额预计为 2.5 万亿至 3.2 万亿印尼盾(约10.66亿-13.64亿人民币),资本结构原则上为 30% 股权 + 70% 债务。
本轮招标的核心创新包括:固定上网电价0.20美元/千瓦时(30年不变)、单一收入流模式、Danantara集中采购管理,以及50万亿印尼盾(约32亿美元)爱国债券的资金支持。这一改动,对项目方来说更清晰、更具可操作性,也让私营企业更愿意投钱进来。
按照前文所述,所有审批流程都走“绿色通道”。据Danantara称,首批项目招标结果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公布。一旦确定了每个城市的获奖财团,定于2026年初破土动工。如果第一阶段顺利进行,下一批将扩大到覆盖印度尼西亚的30多个城市。
另据中国固废网最新报道,北苏门答腊省一座1700吨/日的垃圾转化能源项目(PSEL)已于11月6日签署协议,定于2026年开始建设。
这个节奏放在东南亚,无异于“中国速度”了!
04 写在最后
印尼是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的热门选择,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不仅政府对华政策友好,更拥有吸引外商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法律。
2025年,印尼政府大刀阔斧对垃圾治理领域进行体制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来印尼投资。本轮招标标志着印尼在城市固废治理与能源结构转型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然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要想真正“落地生根”,还得先打通几道关键关卡:项目用地能否顺利到位、垃圾供应是否稳定可靠、电价机制是否具有可融资性,以及如何化解环保压力和“邻避效应”。因此,无论是投资方、EPC承包商,还是技术供应商,都有必要在项目前期多下“笨功夫”:系统开展法律尽职调查,扎实做好土地与垃圾资源的可行性评估,周密规划环评与公众沟通策略,同时认真梳理财务模型、审慎研判合同条款的融资可行性。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项目推进才能更稳健。
印尼垃圾发电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此次大规模兴建垃圾焚烧厂规划的推进,印尼跑出了“起步”即“冲刺”的节奏。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预计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垃圾发电领域的一个亮点。
原标题:印尼垃圾焚烧市场井喷,中企为何呈压倒性优势?



